作為沒有大江大湖的島國,水資源取用議題一直是台灣人民共通的煩惱。大新竹地區其實設有寶山水庫與寶山二水庫,但這兩個水庫的乾淨水源提供給科學園區使用。住在頭前溪下游的新竹市居民的自來水長期以來都是直接取用溪水淨化而成。因此,頭前溪的減污倡議對新竹人來說可說是攸關性命的問題。
本次的頭前溪水質檢驗工作坊由本會與「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崇時教育基金會」合作舉辦。這兩年,行動聯盟與本會已舉辦多次自發性的實地勘查,累積許多第一手資料。為擴大在地青年參與,此次工作坊優先錄取新竹地區的高中與大學生。除學生之外,當天亦有返鄉務農的青年、水質檢驗相關工作者報名參與。
學員們走下石碧潭新圳取水口採樣
工作坊第二天,大夥起了個大早,兵分兩路前往頭前溪兩條支流採集樣本。其中一組前往新莊車站後頭市郊的柯子湖溪,由講師林淑華帶隊。沿途的竹林與稻田顯現這裡尚未成為開發者覬覦的區位。然而,在我們騎著腳踏車欣賞水泥護岸加高後的溪流風光時,沿途卻發現不少大型傢俱突兀的停在溪流中央,揭示柯子湖溪成為家戶與商店部分廢棄物其中一個去處的事實。
柯子湖的採樣重點也因此是在家庭污水與灌溉廢水的排放上。採樣的第一個點位於一處菜園的下游處。因為上週颱風的緣故,水流比預期湍急。溪流微微飄出氯氣味,溪水的顏色則是微微混濁的淺綠色。眾人因此站在岸上填寫記錄表,僅派三人下水採樣。採取的方法分成急流撈取、浮游性藻類收集與底棲附著性生物刮取。
另外一個點則是在某個低度加工的家污匯流口。往溪流上游處望去,可以看到成群的住宅大樓。這個小支流雖沒有異味,但從我們用塑膠刮刀刮取底棲的污泥時呈現的蓬鬆厚實感,就知道此處的水質營養非常。以酸鹼計一測果然酸鹼值較上一個採樣點稍高一些,但依舊在中性範圍內。
柯子湖溪講解採樣之前觀察環境的要點 | 講師淑華親身示範如何刮取採樣 |
取樣之後如何裝瓶 | 家污匯流口採樣 |
鹿寮坑溪組在採樣過程中遭遇到更加戲劇性的變化。第一個採樣點石爺石娘導電度還在一百初頭,到了五十公尺之外的第二個採樣點——台星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一間位於鹿寮坑溪旁的電子元件製造廠,其廠邊橋下的排放口,導電度馬上飆高至一千多度,而這甚至是採樣到一半時,水量突然變大後的數值。這種「水量變大」的情形,推測可能是因為我們一行人行藏太過明顯,廠方人員發現有陌生人在採集水體,因此開啟了稀釋用水來掩蔽其非法排放未處理廢水。此處的酸鹼值是本次所有採樣點中最高的8.4。
柯子湖溪台星科下游採樣 | 柯子湖溪石碧潭新圳取水口下游採樣 |
採樣時水量有突然增大的現象 | 學員們練習紀錄檢驗數值 |
採集完樣本之後,眾人回到室內,將樣本一一排列在眼前,並逐一取樣、以手機顯微鏡觀察。觀察目標本了設定在數出一百隻矽藻,並計算指標生物的比例以判斷水質乾淨與否。但大家第一次學習使用高倍率的手機顯微鏡,放大倍數從一百倍到四百倍不等,許多原生動物門的小蟲追趕跑跳碰的逗趣模樣攫取了學員們大部分的注意力。三個小時的觀測時間轉瞬即逝。
樣本一字排開 | 講師淑華講解高倍率手機顯微鏡操作 |
大家聚精會神地聽如何計算自身手機倍率,現 場儼然成為數學複習教室 | 由於大家太關注俏皮的原生動物,講師直接改介紹這些可以在不到1mm的世界中翻滾的生物 |
眾人驚異於顯微鏡下的世界 | 校正也是門很大的學問 |
學員專注地辨認各種生物 | 手機顯微鏡下的原生動物與矽藻 |
作為許多科學機構的志工,講師淑華也並不強求一定要完成課程設定的目標,我們設計此次工作坊的初衷仍然是提起大家對科學觀察及水質議題的興趣。有學員就因此分享了觀測帶給她的體悟:「小小的一滴水,就是一個世界的組成;裡面有動來動去的藻類,有時候看起來很可愛,也有一些不知名生物,看起來很像異形;而肉眼看不見的事物,不見得就不存在,一滴水的世界是很熱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