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3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

$
0
0
相關的行動議題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

       台灣原住民約五千年前渡海而來,同時也帶來了小米、稉稻、與豆類種子加以種植,當作重要的主食。幾千年來每年透過選種播種,各部落都發展出不少自己的小米品種,在全球小米種原上獨樹一格,相當珍貴。

        經過印度政府提案,聯合國糧農組織2019年的背書,聯合國大會在2021年通過,指定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理由是小米的遺傳多樣性具有適應生產環境,提供均衡、營養的食物,並且有助於部落小農生計與糧食自給,來達到多項永續發展目標。

        而小米的眾多優點在目前並未能充分發揮,因此聯合國建議國際機構與各國民間組織、私部門與學術團體透過各項活動,喚起各界的重視,以敦促政府採取恰當、有效的措施,透過技術創新與數位化,來改進小米生產、貯藏、運輸、貿易、加工販售,並減少整個過程中小米的減損、浪費,而促進其循環利用,期能進行小米的永續生產利用。

        小米耕作起源於黃河流域,經過早期南島民族的遷移傳到我國,再從我國傳到南島民族其他島嶼。不過東亞、東南亞等地經過長年來的演進,原有的小米種植大多已被其他作物取代,即使在我國,小米主食地位在多數部落也都逐漸下降,甚至於不再生產。雖然如此,台灣原住民族還保有相當精彩的小米文化傳統,這包括神話、音樂、祭儀、與多樣化的小米利用方式等。

        幸好近年來小米復育的聲音與行動逐漸崛起,咸認為恢復小米的種植利用攸關部落文化的維持;而在氣候變遷威脅逐漸加深的此刻,加強小米保種來創新適應新氣候的品種,也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此我們認為舉辦國際小米年的各項活動,可以讓政府與民間充分瞭解,提供助力加強原住民族的普遍復育小米文化與種植,以及國人認識小米在提供糧食與營養的重要性,冀能促進小米生產利用的研發,以有助於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聯合籌辦會/聯合籌辦會成員:

活動: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布農族小米復育行動成果發表會

 

小米知識:

 

其他保種行動:

  • 喜願種子方舟

           

繼喜願小麥農友團、喜願大豆特工隊之後,推動雜糧復興不遺餘力的喜願施總兼推出「喜願種子方舟計畫」,建造了一座低溫種子保存庫,免費提供有需要的農民。

參考

1. 喜願咱糧聚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rains.Club/posts/pfbid02SXjBtVAZkepgmNaH...

2. 全教總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ftugrainsschool/posts/pfbid02CTi9a9nYyUXqLDKdh...

 

發佈單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