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Viewing all 70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違章工廠又失火,莫再讓消防員犧牲性命

$
0
0

違章工廠又失火,莫再讓消防員犧牲性命

    10/3凌晨1點45分,位於台中市大雅區的違章工廠,群峪股份有限公司倉庫(大雅區中和六路92-6號)及台灣百慕達紙器廠(大雅區中和六路92-7號)發生大火,台中消防隊緊急救火,卻不幸發生兩名消防員罹難事故。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排審《消防法》修法,但目前卻仍尚未有任何進展,於是民間團體緊急召開記者會,要求消防法應儘速修法。,再次讓社會意識到了農地違章。

儘速完成《消防法》修法,納入保護消防員機制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代表盛世傑表示,我們目前正在推動消防法修正,一開始有將救災人員遇無人受困之高危險火災場所之安全作為納入修法,但受到內政部及消防署的反對,目前僅剩殉職調查機制入法。這幾年的重大火警一直有消防人員殉職的案例出現,除了證明現有案例檢討機制失能,各縣市政府並無法從重大傷亡案件學到教訓外,更凸顯政府對於公共安全管理的不重視與消極怠惰。

政府選擇違章就地合法這條路,也該修法開放讓消防員行使退避權保障自己的生命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強調,六月修法時,農地工廠是否可以就地合法已經有很大的討論,那時民間團體均認為從設置工廠時就應進行風險管控,才能盡可能避免災害發生後的損害填補。當時消防員權益促進會當時均已經說明在第一線消防人員在面對農地違法工廠鐵皮屋等救災之不易。既然政府在修工廠管理輔導法時選擇了就地合法這條路,架空目前原有的國家風險管控的法規,那相關公安、農安及食安風險就不該任由民眾及消防員承受。希望政府可以負起責任,因應目前農地違章工廠非合法建築等情形,其消防救災能允許消防員行使退避權,並能藉由一次次的殉職檢討現場,去找出針對這些危險工廠救災的因應措施。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郭鴻儀憤怒地表示,今年,我們多次為工輔法,在立法院群賢樓申明容許農地違章工廠持續留在農地,無論對工安、食安、環安都是農地上的未爆彈。農地違章工廠本身違反建築法規,區位亦不符合土地使用管制,這些高風險工廠一但發生災害,比起位於工業區或住宅區的廠房,救災上更具難度。但工輔法,持續容忍違章工廠續留農地,地方建築、土地使用管制、以及工廠管理主管機關,無法有效控管這些環境風險。等到出事,才由第一線的救災人員背負救災責任,等到有人殉職再來咎責檢討。這不是公安意外,而是制度殺人。是前端控管風險的,縱容風險存在。

    2015年桃園新屋大火,6名年輕消防人員犧牲生命,猶如昨日記憶。今天又再次葬送兩名年輕優秀消防人員的生命。對於消防法是否應納入沒有生命安全疑慮的高風險違章工廠救災,消防人員能否在防止災害擴大、保障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讓消防人員得以在一定範圍內退避救災,避免救災人員的傷亡相關法案,仍躺在立法院內!對於救災制度的不足和違法執行怠惰,遲遲未積極檢討改進。這絕不是公安意外,而是制度殺人。我們沈痛呼籲地方政府對於轄內高風險建築物,不只是農地違章工廠,還包括其他鐵皮違章建物,積極調查列管。不要再放任這樣的風險存在,不要出事才哀悼,多少生命的犧牲,卻換不到徹底對制度的反省和改進,這些生命背後的家庭和更多的生命,希望政府能積極正視。

無法控管的違章工廠大火,別拿消防員人命換違法業者的獲利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表示,違章工廠的存在,意味著我們將有無止盡的環境風險,並且連第一線救災的消防弟兄,也將完全無法掌握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強烈建議,別再拿消防弟兄的人命,來換違章工廠的安全。在台中本次發生事故的中和六路,周遭是否會像彰化埔心、埔鹽的違章工廠,僅有數百公尺外有消防栓?沒有水源,消防員所學的火場戰術將毫無作用,唯一能做的只有退避。在這樣的事件發生後,除了與消防員權益促進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保障消防員權益外,我們也建議針對環境落塵儘速處理,以防環境落塵後續嚴重影響周遭地區的居住權益及耕作權益。

    倉儲因具有大量物料可燃燒,建議各地方政府儘速將倉儲需求盤點,並以整體消防規劃、交通動線為優先考慮,避免10年後的消防員、民間團體仍得面對政府的顢頇,在這個銜接過程,建議消防員有優先退避權,避免經濟發展的外部化都由國家出錢、出人命。我們只能坦誠說,目前台灣違章工廠問題,將使消防安全、環境風險持續缺乏控管,政府目前輔導違章工廠的修法方向,將使得各界只能繼續尋求各種自救,當政府鼓勵業者違法,我們也只能鼓勵消防員在尚未修法前,即便違反消防法,也不要進違章工廠救火!

總說「預防勝於治療」,「出事」卻總被說是消防員不小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專員蔡佳昇則先請官員與大眾想想,兩名殉職的消防員,一個32歲,一個33歲,人生父母養的兩個人才,在今天早上就這樣走了。其中一個更即將為人父,他的下一代已經注定一輩子沒有父親的關愛。這樣的結果來自政府的修法放水、對新增違建不作為,還有無良廠商的蓄意違法、貪圖近利。消防員是高風險的職業,但這個「風險」其實可以透過很多方法降低。我們都知道治病是「預防勝於治療」,在消防上也是「預防勝於救災」。但在這個社會朝向「風險控管」的趨勢中,本國的《工輔法》完全反其道而行。經濟部當初口口聲聲說污染與公安都在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的要求之內,但從整個修法歷程落日期限一延再延這個脈絡看來,政府完全沒有要好好執法,落實產業轉型、國土功能分區的誠意。

    前兩天,香港警察用實彈射擊抗議民眾,引起廣大輿論批評。但消防員每年就這樣在政府的放水、不作為、廠商蓄意違法的高風險打火場所「被殉職」,卻長期被社會漠視。一般工廠有必要完成的基本污染、消防控管,這些即將就地合法的工廠還要多久才可以完成?我們想請立法委員們與經濟部回答在他們一意孤行、鴨霸通過的《工輔法》中,可有考慮過納管過程輔導完成公共安全要求的配套措施?如果沒有,立委諸公與經濟部可有膽承擔接下來二十年所有農地工廠上發生的火災殉職事件的罪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在此提出五個訴求:

1. 消防法應儘速處理開放殉職調查入法、基層團體參與調查,並應納入消防員退避權。

2. 無人的農地違章工廠,進行防禦型救災。

3. 台中市政府要檢討火場戰術。

4. 工輔法延長違章20年應重新檢討。

5.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參與消防署火場指揮及救災安全諮詢小組會議。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朱智宇於現場表示,消防法修法在立法院僅剩黨團協商一步,然而消防署無法接受殉職死傷調查不限於火災、應該放基層團體參與調查,導致修法遲遲未有進度,立法院也因這個會期適逢選舉,審理會期相當短,僅剩一步的消防法,本會主張:

1. 立法院各黨團、院長於五日內承諾消防法將於本會期三讀通過。

2. 請消防署撤回相關建議修正條文,修法開放基層團體參與殉職調查。

3. 請消防署邀請本會參與此次案件之「火場指揮與救災安全諮詢小組」會議,使基層意見得以表達。

4. 台中市政府部分,應針對此次大火提出檢討,包含對違章建築物、無人鐵皮工廠,是否仍有入室救災必邀等台中市消防制度、裝備、人力進行檢討。

    若五日內未獲得承諾,本會將發起下一波抗爭行動,誓言為建立我國消防殉職調查機制。

主辦團體: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農村陣線、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移工聯盟MENT

發佈單位: 

2019種子交換會志工培訓課程側記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氣候變遷下的糧食危機】-臺大農藝系郭華仁教授

志工培訓的第一堂課程邀請到郭華仁老師講解種子交換之於糧食安全,以及糧食安全之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老師從氣候變遷的發生開場,若以產業別來看碳排放比例,農業在全球暖化上的貢獻佔了四分之一左右。反過來想,農業的全面減碳亦能對環境保護做出極大的貢獻。

在農業施作中,碳排放的主要來自畜牧業的牲畜排泄以及工業化農食體系。前者無法控制,後者卻是工業化之後,人類為了便利而打造出來的褐色經濟系統。欲跳脫此一體系,老師認為「有機農業」是相當重要的一場社會運動。減少使用大型農產公司為配合機械化耕作而製造出來的農藥、化肥、基改種子,都具有實際的減碳效果。

但「由奢入儉易,有儉入奢難」,要農人放棄便宜、省工的農化產品是一條漫漫長路,更別提長期忽略環境外部成本而豢養出的低迷食品價格,讓這一切更難翻轉。替代方法的發展必須是放棄慣行農法的前提,而「保種」就是減少使用基改種子的解決方案

本次活動的主軸就是希望藉由小農們的種子交換,達到「藏種於農」的效果。除了有機耕作,郭老師也提到了合作社與小農市集如何成為消費者與低碳生產者之間的良好橋樑;企業也可以在員工供餐上盡到企業社會責任。農業的問題就是飲食的問題,換句話說,飲食的問題也就牽涉到氣候變遷的議題。

未來,我們能否讓士農工商共同討論三十年以後,在石油缺乏的年代,我們要來吃什麼東西?同時間多管齊下的方式,才能翻轉目前的產銷模式,因應並減緩氣候變遷的到來。

 

 

【種子採種與調製】-臺灣大學農藝系鄭誠漢技正

農民自行留種、保種是維持豐富的地方品種、發展永續農業、飲食多樣化的關鍵。然而,各式各樣的種子從採收、篩選、清理、乾燥到保存,每個環節都需要相當的知識、技術與經驗,因此當今多數農民都選擇到種子行購買種子,早已放棄大費周章地自行留種。

為了提高農民加入留種、保種行動的意願,將相關的知識化為系統性的課程,並且能使用門檻低的技術設備達成,便是關鍵的第一步。鄭誠漢老師在課程當中,便將複雜的植物生理知識,化為簡單易懂的觀念,並搭配人人都能複製的實作練習,提升志工學員自行採種的興趣與信心,以下摘要鄭老師的授課重點:

採種植株生長的環境

進行採種之前,一定要先確認種植蔬果地區、環境各方面是很好的,也就是一定要讓採種的蔬果植株生長在最好的環境裡、最適當的季節,讓它的植株充分地生長、達到最佳的營養狀態、有最好的營養生長,然後才正式進入生殖生長,這樣條件下生產出來的花才會健康、果實才會健壯、種子才會飽滿、下一代才會茁壯。

判斷採收種子的時機

由於多數作物的種子皆有果實包覆,因此判斷的重點在於採種的果實一定要夠成熟,之後發芽率才會高。而果實的成熟階段可分為:「生理成熟」與「型態成熟」。生理成熟的果實與種子含水量高,營養物質處於易溶狀態,對環境等抗性弱、種子不易儲存;型態成熟的果實與種子含水量開始降低,營養物質轉化為難溶儲存性物質,種皮開始得緻密、堅實,對於環境與病蟲害等之抗性強都開始加強,此時的種子較耐貯藏。

採種與種子清理

種從採種的角度而言,種子可以簡單分為乾果類種子與漿果類種子兩大種,各有不同的採種與處理方法。「乾果」果實因為含水量都不高,所以可以直接用太陽曝曬,也可以整串、整株、或是連同網袋整個吊起來,放在陰涼乾燥處使之乾燥。「漿果」一般都會在果實採下來之後,讓果實繼續後熟10-30天,然後才剖開果實取出果漿與種子,浸泡在水裡約8-12小時,並透過濾網輕輕地搓洗,以利種子和果漿分離,再進行後續的乾燥。

種子的儲存

影響種子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四,即種子的原始狀況、種子含水率、儲藏溫度、儲藏時間。在低含水率以及低氧氣含量情況下,種子儲藏壽命可以越長。把種子放在室溫或冰箱裡儲存前,需使用密封的貯藏容器做第一層隔離,常用的容器包括:金屬容器、塑膠容器或是鋁箔袋等具密閉性、不滲透性的材質。

 

 

    

【生命接力-自家採種】-幸福農莊女主人陳惠雯

陳惠雯老師曾在全台各地參與、舉辦種子交換會,老師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來參加種子交換的人,其實都沒有採過種。」確實,種子明明就那麼便宜,何不跟種子公司買就好了,還要農民辛苦的採種、留種?

陳惠雯老師認為,用價格衡量種子,往往會失去更重要的價值。商業種子通常不會是最好的種子,基於營利考量,種子品種開發的條件,通常不是站在農民的利益這一方。換句話說,當賣種子成為一門生意,種子公司會賣的絕對不是對農民最好的種子,而是對種子公司而言最好操作的種子,例如:經過基因改造、編輯,需要搭配農藥化肥,農民無法留種的種子。如此一來,農民就必須要持續花費高昂的費用,依賴種子公司販售的農藥、化肥與種子。

大家都認同保護農業的重要性,然而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保護農地,其實在地種子也同樣需要被保護。若種子的生產被大企業壟斷,在種子公司的商業利益面前,在地糧食安全將淪為犧牲品。因此,我們更應該培養農民保種的能力,代代相傳保有在地風土記憶、歷經不同氣溫與乾濕環境而適應下來的種子,以應氣候變遷的挑戰。

「其實種子適當的保存的話,它就像是一種貨幣。」陳惠雯老師表示,每個農場中一定都會有長得好和不好的作物,自己把種得不好的吃掉,留下好的種子,在種子交換會時,就能用家裡最厲害的種子,交換別人家裡最厲害的種子。如此一來,未來我們農地的種子複雜度、多樣性才會提高,我們的糧食來源才會更多元、有韌性。

透過舉辦種子交換會,生產者不僅能取得彼此所需的種子,更能降低種子保存的風險。陳惠雯老師舉例,過去自家的種子曾因保存不良而發霉報銷,還好先前有把種子分享給朋友,因此能夠失而復得,從朋友的農場取回同一批種子。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兼顧公民權益及環境意識的典範-紐西蘭促進地熱發電的關鍵

$
0
0
作者: 
王守誠(台灣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祕書長)

兼顧公民權益及環境意識的典範

-紐西蘭促進地熱發電的關鍵

 

 

許多台灣人對地熱發電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幾乎每個人都泡過溫泉,但是在教科書及經濟部官方資料提到的地熱發電技術卻總是負面資訊居多,好像這種再生能源技術仍然不成熟,實際上卻是因為清水地熱電廠失敗的前例而躊躇不前。地熱發電技術自1904年從義大利托斯卡尼的「地獄谷」(Lardellero)試驗成功,在100年前義大利鐵路公司就開始使用這種再生能源;1980年代發展進入成熟期,尤其在擁有「太平洋火環」之稱的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菲律賓、日本、紐西蘭的地熱電廠主要在這個時間建立,現已運轉超過30年,但只有菲律賓、紐西蘭因中止核電廠運轉而在地熱發電技術上持續擴張;近十年則因全球重視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而再次快速成長,藉由國際合作的模式將地熱開發拓展到更多有資源但沒人才及技術的國家,例如小英總統最近拜訪的加勒比海小國-聖文森,希望在火山島發展地熱發電可以擺脫骯髒昂貴的柴油發電,橫跨歐亞的土耳其更在10年內就成長1,317 MW的地熱發電規模,占了全球總成長量的30%,在短期內就大幅降低地熱發電成本,展現國際合作的嶄新商業模式。

全球2008-2018年的地熱發電成長規模及國家,此段期間共增加4,341 MW

 

但其中位於第八大陸的紐西蘭默默發展地熱發電超過1,000MW,成為第五個1GW俱樂部的國家,預計要在2035年達到100%再生能源,2050年成為零排碳國家,他們重視原住民文化、強烈的環境意識及重視兒童已成為普世價值的典範;而在地熱開發上,這些價值也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視,而且成為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助力。回頭看台灣的地熱資源分布範圍有8成以上位於原住民地區,紐西蘭的經驗正好是目前台灣「能源轉型」階段重要的參考。

2018年底地熱發展前十名國家,總裝置規模為14,600 MW

 

根據世界銀行出版的地熱手冊(Geothermal Handbook: Planning and Financing Power Generation),地熱開發模式可根據各階段政府與民間的參與角色細分為8種,大部分都需要融合公私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精神。以成果而論,印尼、紐西蘭與土耳其的發展模式可能最切合國際商業模式的運作,這個模式由政府主導前期階段的資源調查及探勘(Survey/exploration)、試鑽探(Test Drilling),如同地質法賦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MOECGS)擔任的角色;在後期的案場開發(Field Development)、電廠興建(Power plant construction)、維運管理(O&M)均由民間企業進行,如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獎勵條例」的運作模式。當政府不重視發展地熱發電,可以導致中央地質調查所沒有預算及人力執行地熱資源的調查及探勘,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法規也不考慮地熱發電產業的特殊性,這些「能源轉型」階段應強化的政策工具卻未被重視,甚為可惜。

全球目前發展地熱的不同模式及應用國家

 

相較於印尼及土耳其,紐西蘭的地熱電廠特別在於原住民參與的程度極高,政府更輔導原住民自行申請籌建地熱電廠,促使原住民擁有地熱電廠的主導權,毛利人與地熱利用及發電的共生共榮成為極佳的模式,這種成功的模式的形成機制讓人非常好奇。

紐西蘭商工代表會在2019年的暑假邀請了該國地熱發電的工程師及科學家來台舉辦研討會,其中兩位長期投入於地熱電廠環境保護工程的Daysh及GNS科學機構的毛利族科學家Dr. Diane更來到台東太麻里鄉金崙溫泉,分享紐西蘭毛利人使用地熱能促進部落經濟及科學觀提升的經驗,(圖四),在金崙的溫泉教會舉辦。在會中太麻里鄉的鄉民代表及當地村長充分與紐西蘭的地熱專家交流,尤其是解釋當地人聽聞「地熱發電會誘發地震」、「地熱發電會影響溫泉」等惡意中傷綠能的資訊。紐西蘭地熱環境工程專家Daysh先生解釋在紐西蘭地熱發電的經驗,「從未發生」過誘發地震(Induced earthquakes)的事件,這是由於在紐西蘭的地熱開發案場,地震監測及環境監測都是最早需要進行的工作,以確保地熱開發的過程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因此大幅降低引發環境衝擊的風險。

 

紐西蘭及台灣的地熱專家與溫泉村原住民的溝通會議留影

 

另外在原住民參與地熱發電的商業模式上,Dr. Diane女士也詳細說明紐西蘭毛利人也經歷過一段被政府強迫遷移傳統領域的時代,他們傳統領域的土地被政府主導開發計畫,導致他們與土地的緊密關係受到嚴重傷害,但在政府轉變態度之後,毛利人可以回到傳統領域的土地,利用天然的豐富資源生活,地熱的利用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他們祖先有留下許多關於地熱的傳說,但在現代社會中,原住民也必須學習「科學」這種普世的語言,了解各種使用地熱資源的可能性。

 

毛利人地熱科學家Dr. Diane女士及環境工程專家Daysh先生均特別強調與部落溝通的重要性,在紐西蘭,開發商與部落會針對部落長老、部落家庭、部落年輕人建立三種不同的溝通模式,對於部落年輕人會特別投入科學教育及能源環境教育的資源,讓年輕人理解科學語言溝通的模式。紐西蘭成功的經驗讓金崙溫泉的原住民非常讚賞,強烈認同這些溝通面向及方式,也進一步說明過去原住民部落傳統領域及文化的價值從未被開發商尊重,造成族人面對開發商存在被剝奪感。以現況而言,從原住民朋友的視角來看,開發乾淨的再生能源造成的傷害可能等同於佔據傳統領地開採礦石的水泥商,這其中存在能源教育的失落環節。我們需要向原住民文化學習與自然共生的哲學,也需要將能源環境教育的科學新知回饋給原住民文化的繼承者。

 

紐西蘭曾在1970年代輸出最先進的空氣鑽井技術給菲律賓,使菲律賓擁有曾為全球第二地熱大國的成就,但紐西蘭政府過去在地熱發電上也經常遭遇失敗,直到重視地方溝通程序,政府退到協助民間開發的立場後,地熱發電計畫才在近年大幅增加,其中GNS是最重要的地球科學研究機溝,接受民間委託解決地熱開發的科學問題;除此之外,GNS也積極協助毛利人籌建自己土地上的地熱電廠,由於毛利人信託基金(Trust)參與地熱發電計畫的開發,促進在地居民、政府、開發商、投資商、產業鏈等各面向均受益,但台灣尚未有政府或民間單位協助原住民族成立信託基金,更遑論促進原住民參與再生能源開發計畫,這應是政府未來應納入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新創機制。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公民電廠需要妳/你,一起發聲 才能發生

$
0
0
相關的行動議題: 

公民電廠需要妳/你,一起發聲 才能發生 

  由於基金會正對經濟部《合作社及社區公開募集設置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示範獎勵辦法草案》進行倡議,目前的獎勵辦法仍在草案階段,支持能源轉型的您,一同幫忙在「join平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留言,讓中央看到我們針對不完善條文的建議請您共同來創造改變!幫忙將下方紅字說明,複製貼上join平台最下方的討論區」(詳細操作說明請見此

社區公民電廠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鼓勵在地的「生活者」參與,讓綠能跟社區共好,且確實讓「綠能的好處」與在地或公益共享,建議:

1.將社區民眾定義為「設籍在當地」的限制放寬,納入生活、工作在當地的居民

2.最重要的社區公共性,不應該只是加分題,而是納為必要的核心條件

ç™¼è ²2.png


  因為大家長期的支持,我們才可以持續推動「能源轉型」的倡議,2017年開始,基金會就參與許多相關政策討論,其中為了招集更多公民參與,推動「公民電廠更是能源轉型中重要的一環。所以們進入了能源轉型白皮書的委員會,也參與了公民電廠推動方案的撰寫,屢次提出公民電廠受限於法規,無法向銀行借貸,希望政府能設計一套機制,讓社區、群眾也能建置公民電廠的資金。

 

  而經濟部終於在今年底推出了鼓勵社區民眾發綠電的獎勵辦法(合作社及社區公開募集設置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示範獎勵辦法草案確實在一切以資本為主的市場中,現階段仍需要政策的幫忙,才有更多機會為大眾保有一席之地中央立意良善地規劃出獎勵辦法,提供更多可運用的資源,但在其中仍有許多可設計地更完善的條文,以下請見基金會的完整聲明

 

 1. 在地性不只是設籍:

台灣人設籍在甲地,但生活在乙地是很常見的事。目前的獎勵辦法,對社區居民的定義卻是「設籍居民。經濟部想要保護公民電廠的在地性,我們認為這是好的觀念,不過仍建議開放在當地生活、工作者,皆可被視為社區居民。
 

2. 公民電廠最重要的公共性,不只是加分題:

社區公民電廠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如何讓綠能跟社區共好,但目前社區回饋機制只被列為加分題。建議應將公共性、在地共好列為評選時的必要項目。才能杜絕僅是為減低成本的系統商也來爭取補助,卻沒有推動最重要的社區參與及共好。

3. 第一期獎勵需要納入培力機制:

第一階段獎勵提供200萬給社區,僅供作設置地點的潛力評估及設備規劃,但專案開發的階段,除了找地,更重要的還有培力一批有志之士,因此建議明確規範第一階段的經費需拿來辦理推廣、培力的活動。
 

4.公民電廠不是都只對「單一」社區公開募集

獎勵辦法規定的對象是「規劃於『單一』社區公開募集設置再生能源公民電廠」,但現有的公民電廠,不論是合作社、社會企業,都不是先有單一案場才成立的,幾乎都是成立了組織,才開始有案場,案場也有跨區的可能。這樣的規定也等於要求申請者,要為一個案場成立一個團體,這樣的要求於現時發展狀況不符。建議辦法應刪除單一的限制。

 

謝謝您參與這次的行動,讓我們的建議更有聲量

公民電廠需要您的發聲,才能發生

ç™¼è ².png

 

▲延伸閱讀
 

兼顧公民權益及環境意識的典範-紐西蘭促進地熱發電的關鍵
幾乎每個台灣人都泡過溫泉,但對地熱發電總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而紐西蘭默默發展地熱發電已超過1,000MW,他們重視原住民文化、強烈的環境意識及重視兒童已成為普世價值的典範。回頭看台灣的地熱資源分布範圍有8成以上位於原住民地區,紐西蘭的經驗正好是目前台灣「能源轉型」階段重要的參考。

 

發佈單位: 

十萬農地被消失,縣市政府快住手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十萬農地被消失,縣市政府快住手

聯合新聞稿

 

  截至今日,全國已有15個縣市公布國土計畫草案,只剩下3個縣市尚未公布草案。然而經民間團體檢視草案內容,驚覺這將是台灣史上再一次的農地大流失!估計全國農地維護總量將低於65萬公頃,無法達成行政院與內政部期望的保留74-81萬公頃農地,10萬公頃以上的農地被消失(請參閱附件一),台灣將無法維持糧食自給率40%的國家目標!

各縣市政府大肆圈地 行政院與內政部應介入協調農地總量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表示,早期的《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曾分配各縣市應維護的農地總量,卻因各縣市強烈反彈而刪除此條款。目前法定農地93萬公頃,但現在各縣市政府規劃的國土計畫,浮濫圈地開發,毫無考慮開發量能與財務平衡,糧食自給率40%,74-81萬公頃的目標相當於台灣每人分到100坪農地的農產品。農地存量更可能只剩60餘萬公頃,遠低於全國應維護農地總量81萬公頃,每人只能分到66坪的農產品。

  各縣市政府在此次縣市國土計畫,將87%的都市計畫農業區,劃為都市發展用地(城1),大量農地被劃定為住宅、商業區以及產業園區,全國總計約有87,045公頃,未來縣市政府可變更為住宅、商業、工業等用地,以桃園市(7940.6公頃)、臺中市(11558.86公頃)、臺南市(14087.81公頃)、高雄市(9142.66公頃)及屏東縣(5221.04公頃)最為嚴重(請參考表一),各縣市政府漠視位處都市計畫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者權益,全臺恐將流失8.7萬多公頃農地,嚴重影響台灣糧食自給率,損害該地區農業生產者權益!

  此外,全國預計在5年內動土的住宅及商業區、產業園區、觀光景點、重大建設等新增開發案(城2-3),也高達15,347.91公頃,以桃園市(3194.83公頃)、臺中市(1988公頃)、雲林縣(4131公頃)、高雄市(1043.26公頃)最為嚴重(請參考表二)。根據全國國土計畫的推估,未來15年內不需新增住商用地上限,僅需新增3,311公頃的產業用地,但目前各縣市政府國土計畫卻打算在5年內開發4.6倍的農地,這不只是超英趕美,更是超地球趕宇宙!

  對此,我們呼籲內政部與行政院盡早提出都會與農業縣市可公平分擔保留農地的政策,要求各縣市維護充足的農地,達成台灣糧食自給率40%的國家目標!

新北市現有住宅用地已充足  不應再動用千餘頃農地

  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黃子芸指出,新北市及桃園市國土計畫的資訊公開情況較佳,桃園市在公開展覽時,便同時公開規劃技術報告;新北市則在民間團體要求下,已公開到規劃技術報告的第三版。她呼籲各縣市也均應公開規劃技術報告,以利地方團體了解細節、參與監督。但新北市及桃園市目前提供的規劃技術報告內容仍不夠清楚,無法解釋農地為何被大量流失,也無法論證農地轉作為居住或產業發展需求的合理性。

  以新北市為例,現在區域計畫中的優良農地總量仍有一千多公頃,但是未來實施的國土計畫草案中,卻僅剩不到80公頃的優良農地。取而代之的是1,647公頃,號稱因應居住或產業發展需求的新增開發地區(城2-3),恐將引發眾多居民迫遷危機,剝奪原居民農耕的權益,我們不認同這種大開發,侯友宜市長應檢討。令人質疑的是,新北市目前計畫的可容納人口就已滿足2036年(目標年)的計畫推計人口數,僅有都心地區面臨住宅供需吃緊的問題,然而都心地區的中、永和與板橋正在大力推動都市更新,而新莊、泰山、五股還有大片的重劃區待發展,應足以緩解新北市的住房短缺情形,不應再開發大片農地!對於此一爭議問題,新北市應積極回應,謹慎思考城市的轉型如何永續達成。另外,新北市政府應說明數據資料及推估方法,論證計畫的合理性,以昭公信。

彰化浮濫擴增產業園區  炒作農地無極限

    在彰化鹿港務農,也是台灣農村陣線成員許文烽表示,流失10萬農地是保守估計值,若盤點農地違章非法使用,恐流失20多萬公頃!政府產業園區開發炒作每公頃農地達7千萬~1億,農民根本買不起地,讓想務農的農民很難生存!農地並非都不能動,但農地珍貴而不可恢復,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該謹慎開發必要性才去動用農地。

    彰化縣政府遲遲不公布國土計畫草案,卻趕著推動不合宜的「工業區」開發,如「打鐵厝產業園區」及「大村產業園區」。我耕作的稻田就緊鄰「打鐵厝產業園區」預定地,縣政府不顧當地居民的反對,硬將工業區設置在有機農業園區、自來水取水口、高密度住宅區、醫療園區、學校預定地的周邊,顯然是只顧產業發展,卻未整體考量環境品質的不合宜規劃,不知為何縣政府仍要硬推。在此呼籲彰化縣政府,「國土計畫」應回歸通盤檢視,作合宜的整體規劃,不要淪為地方政府及特定人士掠奪農地、炒作土地、謀取私利的工具,請彰化縣政府趕快停止類似「打鐵厝產業園區」這種舊思維的離譜規劃!

毀良田種房屋工廠  被忽視的食安與糧食安全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蔡佳昇表示,此次全台各縣市的國土計畫,未先檢討既有閒置用地,就直接動用農地,大規模劃為城鄉發展地區,如此挪用農地,不但直接消滅原有的農產區,更不合理的是將產業園區劃在農地中間,造成潛在鄰田污染!以高雄市為例,十月中農委會才大張旗鼓地宣傳「台灣芭樂獲准外銷美國」的新聞,作為全台芭樂生產重鎮的燕巢,竟然要劃出200公頃的優良農地來做大學城;在岡山、阿蓮一帶的台糖九鬮農場,共152公頃的優良農地,也被規劃做金屬扣件產業園區,引起周遭蔬菜及養殖漁業專區的農漁民擔憂廢水污染。

  除此之外,其他縣市也在浮濫計算產業需求用地,我們的農業資源就這樣一點一滴的被當成圈地開發的提款機。國土計畫法開宗明義所定的「糧食安全」農地目標,完全不被這些縣市政府放在眼裡,更別提周遭農民的農業生產安全及民眾更關心的食品安全議題。在此呼籲,縣市政府不要再讓台灣人用生命與健康換經濟,尤其全台的產業發展更非浮濫框定就可改善,問題在浮濫劃設、炒作土地,台灣的農業是主婦眼中最重要的產業,不僅牽涉食安,更牽涉我們如何邁向永續台灣的未來。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提出以下呼籲

1、行政院、內政部應提出都會與農業縣市可公平分擔保留農地的整體政策,維護81萬公頃農地(相當於台灣每人100坪農地),善盡守護台灣糧食安全的責任!

2、縣市政府不應提出不切實際的開發計畫,應善用在地農業特性,發展農產加工、農業生技,振興境內的農產業發展,提升農民農地生產利潤,正視台灣糧食自給率危機,捍衛農業的價值,守護農業生產環境。

3、農委會應依據農發條例第9條之規定,分配各縣市應維護農地總量,並要求縣市政府落實。

    最後,民間團體呼籲,各縣市政府應提供完整的規劃技術報告,建立合理公開的審議和公民參與討論機制,公民社會對於國土計劃是否有深入了解,參與實質的討論,更是國土計畫能否發揮預期功能的重要因素。


閱讀說明

城1:城鄉發展地區第一類:既有都市計畫地區扣除劃為農業發展地區第5類(加強維護的優良農地)、國土保育地區第4類(加強保育的地區)的部分,其餘可作為都市發展用地的部分。

城2-3:城鄉發展地區第二之三類:規劃在5年內動土的新增開發案,例如:住宅及商業區、產業園區、觀光景點、重大建設等。

 


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新聞連絡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 0909-179416 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黃子芸 0972-188676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中央定價不公平,公民發電難實行_「躉購應友善公民參與」記者會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中央定價不公平,公民發電難實行

「躉購應友善公民參與」記者會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天表示,希望政府在制定2020年躉購費率時基於鼓勵及獎勵社區型公民電廠發展,且為了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應加強重視公民參與、增加更多民眾透過小屋頂參與再生能源的誘因,否則將因此阻礙公民參與能源轉型

經濟部最快於今年十一月底預告明年再生能源保證收購費率(躉購),據經濟部目前推估20瓩以下小屋頂成本降幅達4.3%,是所有級距中降幅最高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指出,特別是在地窄人多的都會區,一般民眾的屋頂若要設置太陽光電,通常只能裝設不足100,甚至是20以下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小屋頂的公民電廠除了是民眾最容易參與綠能的方式,更是能源教育的最佳推廣管道。希望經濟部在抵定2020年的躉購費率前,在定價策略上,不可忽略公民參與的價值。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吳心萍資深主任表示,首先,在躉購費率制定上,一般民眾便於參與的100瓩以下小屋頂,存在許多無法寫在發票上的社會價值。尤其在20以下的小屋頂,所需的空間與總成本雖相對較小,但單位成本卻是最高的。以其中一個不足20的小屋頂為例,公民參與的機會及比例都比大屋頂來的高,但光建置成本就需花費達6.3萬/,相對大多來自工廠或公家的大屋頂,經常是100以上的大坪數,其實每單位成本以量制價可以是不到五萬元的價格(4.8萬/)。而建置成本外,許多社區更希望透過躉購創造的收益,回饋到社區事務的發展中,小屋頂公民電廠縱使存在許多重要的社會價值,卻因經濟部現行只看帳面成本的訂價策略而被忽視我們再次強調,不論是建置成本或是隱形成本,小屋頂的成本都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政府願意投入資源吸引企業投入綠能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對於市民的參與有同樣的重視。況且,今年開始,雙北市政府也正規劃開放公有屋頂讓市民共同參與,小屋頂更可以成為都會區能源自給自足的解決方式,這些屋頂規模也都不大,若明年降幅過多,也將不利於都會型縣市能源策略的發展期望經濟部在躉購置定的思惟上一定要更多社會的考量,針對公民電廠訂定更友善的機制,避免台灣的能源轉型只限於燃料的轉換,而少了民眾的參與。

 

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黃淑德理事主席強調,合作社推動的屋頂也以小型案場為主,推動公民電廠的挑戰除了資金融資外,組織發展、長期維運計畫、能力養成和學習曲線等成本都很高。許多案場為照顧在地需求,用最高規格的方式加強漏水、硬體設備的保險等,這些想做到最好而產生的成本,都是為了能提高民眾對綠能的認同,但以上隱形成本是大的系統商不需要面臨的,更可惜的是,小屋頂的諸多社會價值,卻不被經濟部計入成本中。從實際案例可得知在100瓩以下的屋頂更是因為融資不易,已經沒有調降的空間,基於鼓勵及獎勵社區型公民電廠發展時,20瓩以下甚至應該適度提高3%~5%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吳澄澄研究員表示,公民電廠在整體能源轉型上扮演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唯有公民能夠參與,才能在整體能源意識上有共識,非核減媒的政策才能因有民意而持久。而原本2025年的屋頂型太陽光電已經提前達標(3百萬瓩),屋頂型光電長期被低估,要如何突破並繼續上升,進入社區型、家戶型的屋頂型絕對是接下來的挑戰。反觀地面型光電發展雖量大,但為了讓環境衝擊被減輕,而需花大量時間溝通,屋頂型對於環境的衝擊較小,政府應積極進入社區推廣屋頂型太陽光電更是幫助一般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的發展建立信心

此外,目前中央推動全民綠屋頂計畫之際以「家戶都是發電廠」為目標,但矛盾的是並無再額外看到對家戶常見小屋頂增加設置誘因的機制,並不符合整體能源政策規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理事長認為,目前的躉購費率來自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更重要的是作為能源教育的推廣,很遺憾都是以售電為主要內涵,很難達到成功的能源轉型。政府全民綠屋頂計畫實施已近一年,目前成效不彰,很大原因為民眾對政策無感、誘因不高。而聯盟在多個部落推動的經驗,綠能可以促成社區創生、青年返鄉,卻相對在躉購費率上並無加承設計,無法實現能源正義。此外,在躉購費率的制定上,不只路徑圖、目標不清楚,審定會更應該邀請對再生能源產業、公民電廠背景的專家學者參與才能在躉購費率制定的思考上更完整

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能源議題陳雍慧組長表示,支持對環境友善的綠電,且公民的減碳行動和推廣能源教育也很重要,但荒野多年推廣以來,深深有感於政府在公民能源教育和在地創電的宣傳不足、民眾溝通不夠,這個部分未來可以更全面及積極地來推動。要做的很多,其中公民電廠是於在地推廣能源教育的實例管道,對於民眾實際了解什麼是創電和綠電都是至關重要的,政府應積極推動

最後,環保團體以「中央定價不公平,公民發電難實行」、「公民電廠要發展,躉購不能一直砍」為訴求,提醒政府在小型屋頂上發展的隱形成本,及對於綠能的社會價值應該被重視,躉購費率調降不應該只看帳面成本的訂價策略,更呼籲躉購定價過程能有更多公民團體的聲音可以進入。

主辦單位: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

 新聞聯絡人: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吳心萍 資深主任 02-23686211*27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李姵璇 專員 0961-180-022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原始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節氣小神廚】冬令營

$
0
0
時間: 
2020/02/06 08:00
活動類型: 
活動資訊
相關的行動議題: 

 


我們都知道食物應選擇當季當地的,可減少食物碳的里程數,同時也兼顧美味及健康,但您的孩子認識當季的食材嗎?歡迎來參加我們2/6在寒假期間開的【節氣小神廚 冬令營,我們會透過生動活潑的繪本及桌遊一起來認識24節氣及食材,同時也會實際帶孩子們從設計菜單、採買、到共備共食,透過完整的烹飪體驗讓孩子對節氣食材有更深刻的印象,爸爸媽媽們還在等甚麼?名額有限趕快報名喔!


節氣小神廚 
 

活動時間2020年2月6日(四)8:30~16:30 (可8:00報到,接送最晚至17:00)

活動地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中市西區三民西路61號二樓)

活動對象國小學生

報名費用600元/人

名額限制25人

主辦單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時間

課程名稱

課程內容

8:00~8:30

小神廚相見歡

報到、認識環境及夥伴

8:30~9:30

廚藝精進共學

認識節氣食材、不塑購買

9:30~10:00

創造季節菜單

小組討論料理食譜

10:00~11:00

主廚精選食材

小組進到菜市場採買

11:00~12:30

小神廚大顯身手

小組共同烹飪季節食材

12:30~14:00

季節佳餚共享

午餐及午休時間

14:00~16:30

廚神誰與爭鋒

遊玩好食曆桌遊

 

  • 繳費完成視為成功報名,我們會在活動前五日統一寄發行前通知到您的信箱,告知課程需準備與注意的事項,煩請注意您的信箱動態。
  • 如有任何問題請洽電話 : (04)2375-5234 林專員 
                   E-mail : huaf@huf.org.tw 
台中分會單位: 
發佈單位: 

【新聞稿】新竹媽媽救水源 中央立委在哪裡?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新竹媽媽救水源 中央立委在哪裡?

新聞稿

 

  大新竹飲用水及灌溉水水源上游排入大量工業廢水及家庭污水,造成民眾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新竹市公民團體「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發動新竹市喝好水地方公投救水源。然而,水源污染問題,因牽涉範圍廣大,不但跨縣市,也常涉及不同權責單位。聯盟要求立委諸公應針對《水污染防治法》做出修正,明確禁止各種廢污水進入飲用水源和灌溉水源,以確保全國民眾的健康安全。

 

修訂水污法,民眾才有安全的飲水和食物

  「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召集人陳翠琴表示:目前台灣河川的水質管理,幾乎都仰賴《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水污法)對於廢污水排放的規範。而水污法中,對於作為飲用水源和灌溉水源的河川,並不禁止工業廢水排入,甚至也沒有廢污水的總量管制。造成民眾合法喝大量工業廢水的窘境。

  以新竹地區為例。頭前溪下游的隆恩堰是75萬人的飲用水源,每日取水近20萬噸。但上游每天都有4.5萬噸的廢污水排入,其中2.5萬噸是工業廢水。

  在枯水期,新竹的飲用水源有近1/4是上游的廢污水。而在民眾喝著廢污水的同時,頭前溪上游無污染的乾淨水源,卻供給園區做為工業用水。

  新竹人不要喝工業廢水。我們相信全台灣的民眾都想要喝乾淨的水。因此要求中央修改水污法,明確禁止工業廢水排入飲用水和灌溉水河川。確保民眾的飲水和食物安全。

  有乾淨的水源,才有安全的飲水和食物,才有健康的國民,才能有強大的國家。聯盟要求中央重視民生用水污染的問題。還給孩子乾淨用水的基本人權。

  最後,聯盟於12/14將在頭前溪豆腐岩舉辦牽手護河的活動。邀請各政黨立委候選人和總統候選人來參加,跟民眾說明他們是否願意重視飲用水污染的問題。

 

政府應設專管排廢污水到飲用水取水口下游,不可排入取水口上游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粘麗玉主任表示:我們聯盟長期推動水源區保護及飲用水安全,甚至於政府各會議不停呼籲,灌排須分離,工業廢水及家庭污水更不可排入上游;大新竹飲用水卻面臨廢、污水不分,此狀況將危害新竹市民身體健康。要求政府應設專管排廢、污水到飲用水取水口下游,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上游!公民守護頭前溪活動不止是公民參與環境治理的自主行動,也請政府重視並改善!本會理事長 陳椒華老師也很注重這些環境問題,這也是她進國會要推動的主要目標。

 

食物要安全唯有灌排分離入法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蔡佳昇專員表示:2013年日月光公司廢水污染後勁溪事件終於促成2015年水污染防治法修法強化刑責及罰則。這四年環保署多抓了很多污染,罰金金額也達到十五億之多。但我們要強調,抓污染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且治標不治本的工作!環保單位再怎麼認真稽查,總是會有業者心存僥倖違法排放。最好的辦法依舊是讓廢水排放遠離我們的灌溉用水及飲用水水域。

  同樣是在2013年,農委會曾經提出「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當時計畫要依照汙染程度和區域,三階段推動搭排管制措施,理論上2021年之後就要禁止排放到農田溝渠。當時農委會就已經被質疑過「沒有入法要怎麼管理?」的問題,看看今年工廠管理輔導法的過程,就知道即使是在農委會主責管理的農地上,經濟部都可以強行讓違章工廠就地合法了,「灌排分離」的期待會不會又在最後以「保護廠商」之由,犧牲環境保護和民眾安全?

  如果立委諸公有違章工廠可以就地處理環保和公安的信心,請拿出相應的配套措施,讓污染可以真真正正遠離我們的食物,遠離農夫的農田。強烈呼籲灌排分離儘速入法!

  地球公民基金會吳其融研究專員表示:從水庫集水區的長久問題來看,無論以自來水法12條及自來水法12-1條,其實都賦予中央主管機關以及地方主管機關處理水源污染的權責,但問題在於主責單位缺乏財政、行政人力支撐,需要政務官以及民意代表扛起權責,使實質問題可以獲得改善。

  今天到立法院與新竹的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一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灌排分離儘速入法,不單只是灌排分離的落實,更是要求政府實質踩出第一步行動的要求,從地球公民基金會與林淑芬委員推動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法,到地球公民基金會與高雄的學者一同調查北高雄的灌溉渠道污水調查,最後一步一步走入中南部各個違章工廠聚落,看著各式各樣污水進入灌溉渠道。我們呼籲若未實質儘速改革,台灣農地將持續遭遇污染風險。強烈要求灌排分離入法,讓農民、市民有灌溉、喝的安全!

 

立委應承諾修法,並協助落實灌排分離、飲排分離

  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此次記者會也同時邀請新竹縣市立委,還有參與不分區立委選舉的各政黨,期許立委諸公能承諾:

  1. 修改《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廢污水不可排入飲用水源。
  2. 推動再生水工業使用政策。
  3. 自來水公司公開每日供水資訊。讓民眾清楚自己的水源。
  4. 爭取前瞻經費,建置廢污水專管,落實大新竹地區「飲排分離」及「灌排分離」。確保民眾飲水和食物的安全。

 


發起單位: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

合辦單位: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台灣綠市集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環保聯盟、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持續增加中)

 

新聞聯絡人:彭桂枝0937989482、陳翠琴0988258607

 


1214 頭前溪「百人牽手護水源 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預告

  時間|12/14(六) 09:00-11:00

  地點|頭前溪隆恩堰(豆腐岩)

行動內容|A. 百人排字吶喊

     B. 空拍攝影比賽

     C .水生昆蟲調查體驗

報名網址|https://ppt.cc/faxJ4x

 
環教資訊類別: 

【新聞稿】生態與氣候已進入緊急狀態,各政黨準備好了嗎?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新聞稿】生態與氣候已進入緊急狀態,各政黨準備好了嗎?

 

l   發言團體(按發言順序):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吳澄澄研究員、地球公民基金會蔡中岳副執行長、主婦聯盟基金會吳心萍主任、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理事長、主婦聯盟台中分會石毓菁、野薑花協會陳雪梨理事長、台灣環保聯盟劉志堅理事長

 

距離明年總統與國會選舉只剩倒數一個月,此時也正值COP25氣候高峰會於西班牙舉行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強調氣候災難正在加速衝擊人類,各國必須落實汙染者付費、停止化石燃料補貼、廣泛利用再生能源等目標,才能阻擋人類社會面臨的生存危機。台灣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海島,勢必面臨氣候變遷甚具之衝擊,而各政黨面對全球新挑戰,是否做足功課,將具體的能源轉型工程、減緩氣候變遷等關乎台灣社會未來的生存權,如實規劃在國家發展主軸中?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盤點各政黨在本次選舉提出的能源政見,指出各政黨在此次選舉中忽略的關鍵能源政策,在嚴峻的氣候危機下,各政黨缺乏在能源發展上應建構的宏觀視野,並為打造台灣長期的能源轉型工程提供來自民間的分析。

 

同時聯盟致函十九個提出不分區立委之政黨,將各政黨提出之能源政策列製成表,呈現各黨在能源、減碳目標與政策規劃上的積極度,以此提供給選民作為判斷依據,檢視各政黨是否有推動能源轉型與減碳之決心。

 

一、 台灣能源轉型的長期規劃,在各政黨政見中皆缺席

IPCC《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指出,若全球升溫幅度要控制在1.5°C內,2050年之前二氧化碳必須達到淨零排放。也因此,報告中預測再生能源供給在2050年須上漲至70-85%。在此國際減碳發展路徑下,世界多國將減碳、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接軌,設定2050年的能源配比目標,並以此回推中長期階段的能源配比、所需之政策規劃與制度研擬。

國家/地區

目標

德國

2022年非核家園

2038年無煤家園

2050年再生能源80%

丹麥

2030年無煤家園

2035年再生能源百分百

2050年廢除化石能源

瑞典

2050年再生能源百分百

芬蘭

2030年無煤家園

挪威

2050年再生能源百分百

黎巴嫩

2050年再生能源百分百

菲律賓

2050年再生能源百分百

越南

2050年再生能源百分百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吳澄澄指出,目前台灣的能源配比目標規劃停留在2025年,以達到「廢除核能、再生能源至少20%、燃煤27%、天然氣50%」。但是要能真正擺脫對燃煤的依賴,必須將更長期的減煤與綠能發展路徑一併規劃,才能盡早制定配套措施與設定執行時程,如智慧電網佈建、再生能源高佔比所需的調度機制,並帶動低碳綠能產業鏈興起。距離2025年只剩下六年的時間,設定台灣無核、無煤的能源轉型時程,將是台灣刻不容緩的課題。 

 

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分析,按照台灣離岸風力2025年後的增長,及十年後光電費率大幅下滑,家用電費逐年調升的黃金交叉影響下,應可大幅提高屋頂型家戶太陽光電裝置意願。野薑花協會理事長陳雪梨也提醒,小水力、地熱在台灣的發展上有相當大的空間。政府應加強全國地熱資源探勘與盤點,鼓勵地熱研究及開發方案,並檢討小水力躉購費率,讓小水力發電可以在全台各地蓬勃發展。

 

主婦聯盟基金會吳心萍主任強調,在再生能源的大型專案上,應有公民參與機制,可以參考丹麥等國,規定再生能源專案中有20%由公民持有,避免因企業寡占,反而讓再生能源跟居民、文化、生態等造成矛盾。

 

二、 能源政策、減碳措施缺乏總體性規劃

台灣現階段最長期的氣候行動目標為NDC(自主減碳目標),為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量20%、2050年降為2005年排放量50%以下。但是缺乏相對應的落實措施、以及與能源與減碳的接軌機制,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也只到2020年,而2018年淨溫室氣體排放量已較2005年成長8%,使得2020年第一階段減排目標可能將無法達標。

監察院今年10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溫室氣體減量努力不足,且相關法規制度及配套措施仍未完備,聯盟呼籲以環保署為主管機關的減碳目標,應與主責減煤的能源局接軌,建立緊密合作的治理平台,讓燃煤減量路徑能對應到減碳的相關措施與各階段目標,並完備所需要的配套法治,積極監督落實成效。而昨日德國看守組織公布各國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名列倒數第三,雖然此評比使用兩年前的表現作為指標依據,但是這並非是台灣表現不佳的藉口,世界趨勢是2050百分百再生能源,未來的執政者必須以此為目標設定更積極的減碳期程與具體措施。

 

以中部為例,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石毓菁即表示,目前國土計畫雖美名為因應氣候變遷而提出,但實則缺乏減碳內涵,希望內政部營建署對台中工業用地的核發,必須考量台中減煤規劃與環境容受度,應要求提升能源效率與評估綠電供給,不可任意核發台中工業用地。

 

三、電價難以反應汙染成本,敦促汙染者付費制度

 

礙於工商團體壓力,國內能源被控制長期以低於成本的價格供應。能源98%仰賴進口的台灣,電價居然是全世界前五低,價格還遠低於類似條件的韓國與日本,非常不合理。過去對化石燃料的過度補貼,使得高耗能、高排碳的產業結構轉型遲緩,難以抑制氣候變遷及達到減碳目標。課徵能源稅或是碳稅是世界各國主要抑制排碳的工具,如:

 

國家

名稱

內容

日本

石油石炭稅

針對各類進口及開採之石油製品,課徵費率為每噸CO2課2美元。稅收用於強化再生能源及節能措施。

英國

氣候變遷捐、碳稅

針對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及能源產品之零售端供應者課徵,以能源含量及排碳量來計算,稅率為每噸CO2課15.75美元。收入主要用在減免受影響廠商旗下勞工的社會安全捐及成立碳信託基金。

德國

生態稅

針對能源產品及其進口及生產業者來課徵。主要用在降低退休保險費及協助再生能源發展上。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提出,在2015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中,也有政府應該「依二氧化碳當量,推動進口化石燃料之稅費機制」的政策原則,並要求落實政府收多少就用到社會多少的稅收中立原則,把所收得的經費,用來因應氣候變遷及促進社會公益。但至今卻未見制訂相關機制。因此,我們要求各政黨應承諾推動「能源稅或碳稅」,按照污染者付費的精神,以排碳量來課以排碳者責任,以因應氣候變遷。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劉志堅呼籲,為求台灣於2050年達到零排碳,政府應推動碳稅或能源稅、去除對化石能源補貼、改變產業結構、調整機動車輛由油轉電、要求建築/電氣用品能耗標準等政策與計畫。

 

四、各政黨能源政策盤點

 

本次聯盟致函十九個政黨有提名不分區之政黨,敦請回應能源政策主張。有鑑於民進黨、國民黨在中央皆有過長期執政經驗、政黨資源多,面對民眾的監督與標準也有差異,聯盟特別製表比較。而其他小黨雖規模不足與大黨相比,但因應氣候危機,氣候與能源政策勢必成為各國政治議題之主軸之一,台灣各政黨不可迴避的必須提出政黨的能源發展主軸與立場。聯盟針對有提出能源政策之政黨進行盤點整理:

  • 具有中央執政經驗之政黨能源政策盤點表:

項目/政黨

民進黨

國民黨

能源轉型目標是否明確

尚可。2025年非核家園:再生能源20%、天然氣50%、燃煤27%,至2025的短期目標明確,但缺乏中長期能源目標,僅近期經濟部表示2026至2035離岸風電會再增加10GW。

差。2035年零碳電力50%,燃氣30%、燃煤20%,50%低碳能源中再生能源與核能配比不清楚,在未來15年內僅能啟動核四,並最多提供9%發電,若沿役核二、核三,則至少需發展30%再生能源。未說明發展核能的具體路徑。

對減緩氣候變遷積極程度

普通,第一期:2018年至2020年,搭配我國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第二期目前無規劃。

普通,2035年碳排放係數降至0.28kg/度,但如何達到核能占比的路徑不明確,且未算入核電排碳成本。另欲成立「環資部」下的「氣候變遷司」,並設立「氣候與生態應變基金」,但具體內容不明。

公民參與程度

差:規劃公民電廠、能源白皮書等規劃,但是公民電廠專案規劃時程慢且積極度不足,能源白皮書後續修訂與檢討時程不明確

無:政策內無提及要如何納入群眾參與能源或氣候變遷之討論

減煤積極度

普通。2025年的減煤目標積極,但是現階段至2025年各燃煤電廠的生煤使用量削減路徑不明確、缺乏2025年後的減煤規劃

差。目前僅有2035年燃煤降至20%的目標,但執行路徑不明確,且要替代的再生能源與核能配比不明確,未知可行性。

再生能源發展積極性

優良:2025前達成再生能源目標建置量,仍有待努力。2025年屋頂型光電占比目標為執政初期之兩倍,離岸風電開發進度穩定,

差:主張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不成熟、不穩定,至2025年後儲能設備技術成熟,才發展再生能源。且將核能與再生能源統稱為「零碳電力」,未知其中再生能源比例。

節能政策完整性

差,雖近年有地方住商節電共推計畫,但明年計畫期結束後的後續規劃未知,工業長期節電與能效提升之政策不完整。

差,未提出未來各部門節能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目標。

能源開發的環境配套政策

差:太陽能開發過程沒有納入選址與生態相關之檢核制度;風力發電有待補足海上生態熱點評估,未來需建構完整數據庫。

無:主張以核減煤,但未提出可行之核廢料處理方式。未提出再生能源開發之目標與配套機制。

 

  •  有提出能源相關目標與政策之政黨:
 
※本列表蒐集政黨網站、臉書上有述及之能源政策,另有回函給聯盟之政黨有:合一行動聯盟、台澎黨、台灣維新、台灣基進、綠黨、時代力量

l   台澎黨:

1. 提高發電能源自給率於2050年達60%、2075年90%,2050燃煤發電佔比15%、天然氣20%、再生能源65%、2075年廢除燃煤發電。

2. 制定能源基礎技術暨應用發展法,並於營業稅法與所得稅法中,制定節能減碳租稅優惠專章。針對野生動物保護區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之新興能源類型,明定防範及補救措施

3. 促進節能及提升能源效率產業之發展、建立「節能共乘補助制度」、設置區域及智慧電力系統發展科、成立交通工具能源效率研究所、建置「環境影響長期評估公民參與平台」

 

l   綠黨:立法課徵碳稅並挹注於超高齡社會福利、高耗能工業取消水電補助、發展再生能源,包含國內廢棄物發電與地熱能、燃煤發電減半、核四廠改為地熱發電。

 

l   台灣維新:台灣應承諾2050零排放、應課徵碳稅(溫室氣體稅)、取消能源及電力的補貼、能源應充分反應外部成本。

 

l   合一行動聯盟:以平均每年至少降低 5%之方式,於民國109年開始,逐年降低燃煤電廠發電量,並使燃煤發電設備最遲於民國 129 年全部停止運轉。

 

l   台灣基進:加速能源轉型、漸進提高再生能源比例並技術在地化、降低火力發電排放,逐步調整燃氣比例。

 

l   時代力量:生煤使用減量法制化、核電如期除役解編、推動「參與式氣候及能源治理、接軌國際標準,發展工業綠能及強化節能、政府單位率先推動外部成本透明化、建立永續電力市場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介紹:全台各縣市關切能源轉型的民間團體,於 2015 年 7 月聯合組成,定期舉辦各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並發表能源政策觀察與分析,聯盟成員如以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臺北、花東辦公室)、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新北市蘆荻社區大學、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媽媽監督核電聯盟、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總會、台中分會)、翻轉嘉義工作隊、台南市社區大學、台南新芽協會、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宜蘭月見學習農園、環境保護聯盟屏東分會、看守台灣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社團法人野薑花公民協會、350.org

 

新聞聯絡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吳澄澄研究員 0970156690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京都的公民電廠經驗——市民共有的公民電廠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陳婉娥

 


 

圖為深草小學的太陽光電屋頂

日本京都力推公民電廠,至今已完成37座(圖為深草小學的太陽光電屋頂)

圖片提供/主婦聯盟基金會南部辦公室


日本京都不僅是全球知名的古都,更因1997年12月簽訂了《京都議定書》而聞名。為了回應氣候變遷議題,京都府投注許多資源,2012年以「市民共同發電」為名的再生能源推動計畫,就是由民間與京都府共同協力,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立了37座公民電廠。

筆者在2019年10月底走訪京都,拜訪京都府環境政策局地球溫暖化對策室與公民電廠,實際瞭解京都府推動公民電廠的制度設計。即使因為歷史、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差異,京都的成功經驗或許無法完全移植台灣,但推動過程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參考之處。

從制度分項設計公民電廠

京都府在2012年推出「京都市地球溫暖化對策計畫」,並在對策計畫中規劃了「市民協同發電制度」(原日文為「市民協働発電制度」)項目,目標為發展地方再生能源及太陽光電,並釋出40處公有建物屋頂,提供公民團體與企業申請建置太陽光電系統。

若從釋出公有屋頂架設太陽光電來看,似乎與台灣的制度沒有什麼不同,但京都府在制度設計上,將公有屋頂的釋出區分為「京都市市民協同發電制度」與「京都市太陽光發電屋頂租用制度」兩個項目,目的是讓市民能以組織的力量,加入發電計畫,讓再生能源的發展能建立在市民協力的基礎上。

為了提升京都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確保釋出的屋頂都能夠生產太陽光電,在評選時,京都府並未將市民團體與企業的申請案件分開評選,而是在評選的過程中,確保了市民團體加入計畫的機會,包括:

  • 給予人民團體較長的計畫規劃時間
  • 在制度上要求申請者必須規劃環境學習與社會貢獻項目
  • 在環境學習與社會貢獻的評分上,給予企業較高的配分

透過程序上的友善設計,使市民團體能有機會成為公有屋頂的使用者;而京都府在計畫結束之際,排除了建物條件限制與光照條件不佳的3處屋頂,其餘37處公有屋頂均成功媒合,其中有9處由市民團體經營、28處由企業經營。


以無償使用精神鼓勵公民團體經營,也考慮在地利益

所謂「公民電廠」強調的不只是方案有多少公民參與其中,而如何鼓勵公民團體參與、讓更多公民願意投入,也是一項重要指標。京都府有意識的將公民團體導入「京都市市民協同發電制度」中,更提供了公民團體經營電廠的優惠條件:無償使用公有屋頂。

使用屋頂與使用公有建築不同,因為建築的空間使用具備有價性,而屋頂如果沒有特殊用途,並不能稱之為「有價」,因此,京都府在制度規劃時,便將公民團體使用公有屋頂是屬於公益用途,應為「無償」使用的精神設計於計畫中,在屋頂的使用上,並未規劃租金與回饋金等制度,完全以無償方式提供公民團體架設太陽光電。此一根本精神,使京都府的發電計畫相較以往有著不同的意義。為了確保公民團體能夠長遠地經營公民電廠,京都府在制度上也規劃了與公民團體共同承擔風險的責任,包括:

  • 協助市民團體為發電設施投保物產保險
  • 建物因老舊需要修繕時,太陽光電移動費用由京都府負擔

如此以制度規劃減輕市民團體在經營上的風險與壓力,從而使更多公民團體願意投入公民電廠的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京都府在計畫評選的要項中,也會審慎考量太陽光電在建置過程中,是否選用京都府在地企業,力圖將光電產業效益留在當地,使在地利益極大化。


由淺入「深」,讓太陽光電與公民產生交流

由市民團體「市民能源-京都」(原日文為「市民エネルギー京都」)經營的公民電廠中,其中有一處是位於伏見區的深草小學。「市民能源-京都」團體除了在深草小學架設太陽光電外,更帶入系統性的再生能源教育方案,陪伴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小學生從課程中認識太陽光電。學校的理科林老師更進一步地規劃了屬於學校的特色教材,發展出屬於深草小學的能源教育課程。

林老師認為,有太陽光電設施之後,小學生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陽能板,有助於認知再生能源融入生活、與生活密不可分;而從課程中學習再生能源的知識,則有益於提升下一世代的能源意識。深草小學也因為有能源教育課程,學生對發電方式有更多瞭解,同時也提升了科學教育。

深草小學的理科林老師,示範給學生的課程素材

深草小學的理科林老師,示範給學生的課程素材

圖片提供/主婦聯盟基金會南部辦公室


除了增進小學生的科學知識之外,更有意義的,是透過教育帶給學生不同的價值觀。由於教學的過程會引導討論各種不同的發電方式,讓學生討論「能源使用選擇權」,選擇不同的能源型態,將決定未來的生活方式,而決定權就在自己手中。

這樣的案例,並非只有「市民能源-京都」團體獨有,京都府在計畫規劃時便要求申請單位都要提出環境學習與社會貢獻項目之規劃,這樣規劃的評分標準,落在企業評分時之占比即高達20%,顯見京都府推動太陽光電政策上,從細微處思考了「公民電廠」應具備的條件。


公民電廠:源自於自然,受之於大眾的利益

借鏡京都,值得大家思考:或許並非「能源的金錢利益」,而是再生能源對環境的利益、對減碳的利益、對下一個世代面對環境危機時,我們該給予的「利益」。這種利益有些部分能夠轉變成數字,有部分能成為價金直接估算,但有更多利益是存在社會之中,成為公共的財產,也是我們能夠留給下一個世代的最佳環境利益!

與京都府代表於訪問後合影(由右至左:「市民能源-京都」伊東真吾專務理事、陳婉娥、地球溫暖化對策室衫本尚野主任、林弘修擔當係長)
京都府代表於訪問後合影(由右至左:「市民能源-京都」伊東真吾專務理事、陳婉娥、地球溫暖化對策室衫本尚野主任、林弘修擔當係長)

圖片提供/主婦聯盟基金會南部辦公室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心中有愛,發電無礙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許多人對於環境議題的關心,是從為人父母後那一刻開始,開始擔心孩子要怎麼吃?還有,要用甚麼樣的能源,才夠安全及乾淨? 許多父母因著對下一代的愛,開始願意接觸艱澀的能源議題,也為了孩子鼓起勇氣站上街頭。

  這群父母,也把這份對土地、孩子的愛,化為了實際行動。2016年起,我們一起建造了太陽能公民電廠,透過集資平台,在台南的民宅、苗栗的農會等,都於屋頂裝設了太陽能板,更感謝支持者的捐助,在近年陸續獲得了另外 20 片太陽能板,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四座電廠的表現如何吧!

 

電廠掛表日運轉天數
/天

累計減碳量
/kg

累計發電量
/度
栗油桐三號2015/11/111,4976,86912,400
台南擔仔一號2016/12/011,111 10,75819,420
台南擔仔六號2018/04/276013,2405,850
雲林笨港二號2018/12/263562,3044,160
  總計19,93141,830

  以上四個電廠本會總計累積了 41,830 度電若我們以台電統計的:107年每戶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292 度來換算,一戶家庭每天約使用 9.73 度電,相當於可供應約 4,299 戶一天的用電量,且減碳量將近 2 萬kg!

  況且,油桐三號兩年平均有效日照時數為3.80、擔仔一號一年平均有效日照時數則是3.70,都比預計的日照時數要高。

  此外,我們還催生了台灣的第一個以生產綠能為主的「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簡稱綠電合作社),綠能合作社的模式在歐洲早已行之有年,歐洲有超過3,500家以上綠能合作社,可說人民就是歐洲綠能的主力。  

  而合作社和前述集資平台的不同之處,在於集資平台利用透明性、低門檻打開更多公眾參與的空間;而合作社的精神在於民主及參與,也因此專案及合作社的發展必須由社員共同決策,在歐洲許多地方,就是由社區成立合作社投資社區再生能源專案後,售電的收益用作社區的公共用途。

  當能源轉型的鑰匙,交到了公民的手上時,就能有各種有創意的做法讓發電的效益可以更正向的放大,比如售電的收益可拿來經營社區巴士、老人共餐、弱勢照顧,也可以用來做社區產品的行銷等等。若能源轉型只單純看面積、發電效益、達成目標速度,很容易忽略到「人」才是能源的使用者,也可以是生產者,因此少了群眾參與的能源轉型,很容易因少了民眾的共識做基石,而困難重重。

  許多和本會立場不同的人士,總愛用「用愛發電」一詞來調侃,但從我們一起建造的發電廠的優異效益。就可以看出來「用愛發電」並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在這條能源的路上,30年來從許多志工、前輩身上看到了:「愛」正是那份驅動「人」願意站出來捍衛環境、做出改變的動力,也是那份一起建造發電廠的基石。

*** 發電量資訊最後更新日期:108年12月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空污從哪來? 台中抗空污市民系列對談第1場

$
0
0
時間: 
2020/01/15 18:30
活動類型: 
教育課程
相關的行動議題: 

今天空氣為什麼這麼不好?擔心空污的您是否曾望著天空想著這個問題,同樣都是灰濛濛天空,污染成因卻有很多種,來自中國的境外污染或是自己製造的本土污染,然後又有分成固定、移動、逸散等污染源,聽到這邊可能頭都開始痛起來了,別擔心!我們特別邀請到重量級人物來跟大家分享,如何簡易的判讀空污,首先是擁有78萬粉絲高人氣,目前全台最大素人氣象粉絲團「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黃昱維,他靠自學看懂氣象局的雷達回波、衛星雲圖等資訊,另一位則是在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任教的鄭芳怡副教授,在氣象及空污模式模擬絕對是專家中的專家,這麼強的卡司陣容絕對不容錯過,讓您聽完在家也可以輕易正確判讀空污狀況。
 

▏空污從哪來? ▏
活動時間:2020年1月15日(六)18:30~21:00
活動地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中市西區三民西路61號二樓)
講師: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 黃昱維 /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 鄭芳怡
主持人: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陳鶴文
報名費用:免費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3417fb5e059c8263de6
主辦單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東海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推動辦公室

台中分會單位: 
發佈單位: 

參訪節能創能綠社區 「信義新城」

$
0
0
時間: 
2020/01/14 10:00
活動類型: 
活動資訊
相關的行動議題: 

參訪節能創能綠社區

「信義新城」

 

【時間】

1/14(二)10:00-12:00

 

【地點】

信義新城(近捷運大安站4號出口)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99巷30號

(幼兒園對面的停車場車道往下走就會到管委會)

 

【活動介紹】

信義新城是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節能模範社區,除了早在十年前社區便著重推動節能措施之外,今年更在社區屋頂建置了公民電廠,主要歸功於社區管委會的陳主委:對於節能的行動扎根多年,與社區居民溝通也有很多撇步可以和大家分享,有興趣的夥伴歡迎一起前往交流唷~

 

活動免費,也邀請您小額捐款,支持基金會的綠能推廣行動,感謝您!

發佈單位: 

【活動報導】大新竹跨域論壇_水_農安

$
0
0

 

【活動報導】大新竹跨域論壇_水_農安

 

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與多個團體假新竹市議會合辦大新竹跨域水論壇,現場從早到晚座無虛席

  1/13,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於新竹縣議會舉辦「大新竹跨域論壇」,邀請台大榮譽教授張尊國、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農水處灌溉水利科等,進行官學民部門的交流。當天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暢所欲言,除了釐清基礎知識以及政策背後的脈絡之外,亦搭建了一個容公民理性表達訴求、學者居中澄清、官員積極回應的的良善溝通平台,為大新竹的水資源治理進程寫下嶄新的一頁。

 

農工學者:灌溉水污染防治的革新讓全台高污染潛勢圳路從44條減到5

張尊國老師從農工史角度探討台灣灌溉水與農地污染

  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榮譽教授張尊國是近十年農地污染計算與農水污染檢驗方法的革新者。已經在農工界打滾超過四十年,教授能從巨觀視野下台灣的水資源分配開始談起,也能從具體的案例解析當中給予清晰的說明。張教授認為,台灣其實並非嚴格定義下的缺水國家,然而極端氣候的確讓我們的用水韌性受到挑戰。農業用水歷來在台灣水資源分配中佔比一直維持在7成左右,雖然是大宗用水,卻也是地下水滲入的一大來源。最重要的是,農業的水資源需求其實相當彈性,一旦遇到乾旱年,通常會將農業用水調撥給工業、民生使用。但能夠有餘裕調撥的前提在於:水必須要維持乾淨。

  台灣的灌溉水質管理策略在七〇年代發生鎘米污染事件之後才開始全台通盤研究,八〇年代開始實施。當初的研究結果,若以污染類型分類以造紙、紡織染整、化工、電鍍及畜牧為大宗,最嚴重區域則是桃園、彰化、高雄。但土壤污染調查過去因調查方法之缺漏,嚴重低估污染面積。2003年,張尊國老師研究關渡平原農地的砷污染過程。研究結果發現砷汙染的農地都在同一條水圳支流周邊,以及鄰近道路(容易被人惡意傾倒廢土之處)。有「土壤污染係由灌溉水傳遞」此一前提,2010年開始,台灣的土壤污染調查才從由「隨機抽樣普查」改為「受體模型」進行調查。

  不查則已,一查才發現全台高污染潛勢農地高達6,000公頃。農委會因此在2013年提出「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2014年盤查出60條污染潛勢圳路進行改善,2015年提出「應特予保護農地之水體水質重金屬總量管制」。但即使知道有污染存在,要溯源緝兇,一直是環保單位相當頭疼的問題。因為登記工廠的暗管繞排、未登記工廠的偷排情況比比皆是。抓污染若沒有當場抓到,持搜索令進到廠區若無結果,環保署督察總隊也只能對污染嫌疑人尷尬道歉。為此,張尊國老師研發出了成本低廉且毋須在污染當下採樣的「樹脂縮時膠囊」,搭配資料科學將農地盤查結果、灌溉小組圳路方向、列管污染源等圖資進行套疊所得出污染熱區,教導各地農田水利會人員針對其水源進行污染快篩。此舉最終成功讓環保署中區督察大隊與檢警搜索的成功率大幅提高。最有力的證據就在彰化農田水利會表示東西二圳終於看見小魚悠遊,彰濱電鍍專區也從賣不掉變成一位難求。

 

經濟部水利署:乾淨飲用水可透過「北水南調」、「水庫加高」取得

水利署派出副總工程司與民間團體對談,民間團體亦提出相對訴求希望得到承諾

  水利署當日派出水源經營組江俊生科長說明大新竹的用水調度情形,副總工程司林元鵬坐鎮回覆疑問。講演內容依序為:利用現況、未來挑戰及因應方式。桃竹苗總用水量達24億噸,域內有四水庫、四河川。河川佔來源當中的八成,每條利用率從25%59%不等,大大高出全台平均降雨量利用率的18%,已可說是高度利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竹突出的產業地位有不能缺水的特性,如需兼顧民生用水,水利署的建議是搭建「桃園-新竹幹管」,讓桃園把板新水域多出來的水轉送給新竹。然而,我們要喝乾淨水聯盟認為,就地取水仍好過大動作越域引水,不能理解為何不處理上游汙染管理卻要大費周章以工程方式解決。

  召集人陳翠琴因此代表聯盟提出四大訴求:一、水資源的管理,應水量和水質並重。意即未來任何水資源規劃,「污排水系統」及「工業區位規劃」應合併考量。二、推動再生水工業使用政策,此舉才能減少增加乾淨飲用水源可能產生的外部效果。三、飲用水和灌溉水水質,應優先於工業用水。欲做到「供水分流」,供水來源必須先分級分區(如分成乾淨原水、再生水、海水淡化),並使民生與工業使用的自來水能夠分離。四、水質管理必須考量豐枯水期作不同處置,如將枯水期廢污水占比列為管理項目。

  論壇中水利署林副總工程司表達贊同這樣的方向。但是如何落實,需要跨部會討論,並非水利署單一權責。針對第二點,水利署表示新竹地區已經有海水淡化做為民生用水的規劃。惟各種再生水需要考量處理後的運輸成本。因為再生水本身的成本已經比一般來的貴,再加上運輸成本會讓廠商吃不消。因此,未來將加速評估竹東地區的下水道管線,讓建置再生水廠的條件成熟。這樣也能同時解決部分的污染源。至於要如何使廠商使用成本較一般自來水為高的再生水,水利署表示可以透過審定各單位「用水計畫申請書」的過程做到。目前最大的困難仍在竹東的人口規模尚不足以達到再生水設廠的最低限度。但考量到民眾對乾淨水的需求,水利署會再放入評估當中。

 

農委會農田水利處:高污染潛勢圳路已受控制,桃竹苗重金屬超標低於10%

農委會簡報「桃竹苗灌溉水質監測狀況」

  農委會農田水利處派出廖珮妤技士述說桃竹苗灌溉用水狀況、挑戰及解決對策。農水處認為,台灣的農業水權經常在缺水時被分配給工業及民生使用,尤其在極端氣候愈趨嚴重的當下,「省水灌溉」是現下的努力方向。其對策包括「規劃分區輪灌與一期稻作轉作旱作」、「利用國有地增闢調蓄設施、增加調配能力」、「增設自動水閘門控制系統」以及「系統性灌溉圳路更新改善」。整體而言,新竹的情況並不糟,但現場有住在德龜溪下游的聽眾提問道,他每天測量溪水的電導度常有超過2000的情形,不知官方如何回應?然而官方只有表達「電導度」的判斷有其侷限,目前並未發現水質不符標準的情況。

 

民眾發問踴躍、官員正面回應 許多課題待跨部會、跨層級解決

公民踴躍提問

  會議最後的座談,民眾發問相當踴躍:有人從基礎資訊的開始核對,希望對其對數字的解讀;有人從標準制定的角度希望知道官方如何跟上國際潮流;有人以國內外再生水使用案例詢問新竹有無可能學習;有人問及灌溉水間接污染如何處理;亦有人希望技術官僚們給出明確達到「灌排分離」的期程與措施。水利署官員一再強調雖不想推諉塞責,但很多業務真的不在水利署身上,他們會再帶回去建議相關部會。

  整體而言,在官方友善回應之下,聽眾已經更為知曉各單位的分工與限制,也開始學習政府所提的各種短中長程解決方式的優劣與考量;同時,公務員們也更加認識到公民團體並非「僅為一口乾淨水」的立場,而是希望找到各方利害相關人皆能同意,且符合環保原則的方案。因此聯盟希望,之後若成立「水域治理平台」,應確實讓民間團體參與,落實公私協力。

  水資源的「開源」與「節流」是既往水利署的工作重心,灌溉水質水量的保護則是農委會的權責。然而,中央部會時常因法定權責單位為地方政府,面臨鞭長莫及的苦惱。然而,水污染若只留給環保單位做末端的嚇阻,實為事倍功半的工作模式。民間團體希望的就是中央政府可以動起來進行跨部會、跨層級、跨縣市的協調,落實水源保護區的純淨。如此才能讓民生用水與灌溉用水優先於工業用水,切莫繼續「工業用水比人喝的水還乾淨」的怪現象。

論壇最後合照,座位從早到晚全程坐滿

發佈單位: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徵求執行長

$
0
0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徵求執行長

 

為了實現低碳的社會生活的願景,我們這群由多個世代共同耕耘的環境保護園地,強調協力與合作的智慧與力量,期盼能共同因應快速變化的全球環境與家庭生活面貌。

現在,我們需要一位有理想、有熱情、有能力、有視野的執行長,與我們一同面對變遷不斷的環境議題,開展30多年來傳承不息的合作思考、行動文化。

◆主要工作內容:

1. 會務運作領導以及協調溝通:面對職工、董監事和志工們的眾多意見,能有泰山壓頂的能耐讓大家握手言歡,還含笑揮汗奉獻……。

2. 議題與專案之規劃與落實:能快速統合與釐清從願景、倡議策略到組織、教育等專案間的複雜度,且能有效對內外闡述與溝通。

3. 與夥伴團體合作推動倡議相關之政策與立法。

◆應徵條件:大學以上學歷,全職工作資歷5年以上,有管理團隊2年以上經驗,有志投入非營利環保組織之全職工作者。

◆需具備之能力:

1. 具企畫撰寫、主動溝通能力

2. 具團隊合作、分享的態度

3. 具募款發展視野

4. 具自我管理暨獨立執行計畫能力

5. 具有熱誠、想像力與行動能力

6. 熱愛自然生態,不排斥假日活動或戶外工作

◆工作待遇:面議(月薪48,000以上)

◆應徵方法:請將簡歷與佐證資料如作品等文件,email至janice.chc@gmail.com鄭小姐收。

◆求才期限:2020年02月29日

◆徵才單位: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條件符合者隨即通知面試

 

 

發佈單位: 

2019年公民電廠六大突破

$
0
0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2019年公民電廠六大突破

 

 

公民電廠成趨勢! 不但能減少空氣污染和碳排;發電後的售電收益,還可以用來回饋社區與民眾,讓綠能的好處由大家共享公民電廠的發展在2019年有了六大突破,究竟是誰"電電"吃三碗公??!!

 

 

 

突破1. 主婦聯盟的發電量達4萬度以上

 

2016年起,透過集資平台,我們在台南的民宅、苗栗的農會等,都於屋頂裝設了太陽能板,更感謝支持者的捐助,在近年陸續獲得了另外 20 片太陽能板,以上四個電廠本會總計累積了 44,325 度電,若我們以台電統計的:107年每戶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292 度來換算,一戶家庭每天約使用 9.73 度電,相當於可供應約 4,555 戶一天的用電量,且減碳量將近 2 萬kg

 

突破2. 綠電合作社在台北市有了第一座電廠

由本會催生的台灣第一座賣綠電合作社「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在2016年成立後,已經從天空一號擴展到七號。2019年於台北市長老教會大樓興建的「天空七號」,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可說是台北市內最接近天堂的公民電廠了。

 

突破3. 新北市內有了兩家能源合作社

本會催生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後,2019年新北市終於也有兩家合作社成立,分別是蘆荻社大推動的「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以及淡水社大推動的「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

突破4. 台北市、新竹縣、新北市都開放了公有屋頂,讓市民參與

2018年本會要求雙北市府開放公有屋頂,讓都會區居民也可以有屋頂蓋電廠。2019年開始,多個縣市政府也陸續推出不同的規劃:

  • 台北市新竹縣著手進行示範點公開招標,並要求一定的比例開放民眾投資
  • 新北市邀請企業和新北兩家合作社分享屋頂

突破5. 台北市有了第一座公寓大樓型的公民電廠

別再說公寓大廈不可能蓋公民電廠了! 台北市信義新城社區管委會於2018年開始,計畫將每年的屋頂漏水修繕費用,轉而在屋頂架設太陽能電廠,主要可以解決每年無止盡的漏水修繕費,另一方面賣電收益也可以作為管委會的長期收入。

2019年社區的太陽能電廠順利裝設完成,不只解決漏水問題,也讓頂樓住戶夏天降溫、冬天保溫,屋頂仍保有繼續種菜、曬衣甚至風乾香腸、臘肉的空間。

突破6. 集資平台創下1千片太陽能板2分鐘完售紀錄

還在以為太陽能乏人問津嗎? 集資平台陽光伏特家自從和本會開了全台第一案「擔仔一號」後,越來越受歡迎,2019年更創下1,570片太陽能板2分半完售的紀錄。比對前一年4月的擔仔6號,當時開賣至完售耗時2個月。可見越來越多人一起參與發電囉~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徵人】主婦聯盟基金會徵求一位工作夥伴!

$
0
0

主婦聯盟徵求一位工作夥伴

為了實現低碳的社會生活的願景,主婦聯盟由多個世代共同耕耘的環境保護園地,強調協力與合作的智慧與力量,期盼能共同因應快速變化的全球環境與家庭生活面貌。

    面對新的社會環境,我們徵求一位專員,需要了解主婦聯盟的價值理念且對氣候變遷或台灣農食問題有深刻觀察。

    我們盡力營造一個對親職與性別友善的工作環境,有一個小時的彈性上下班時間,不鼓勵加班,享勞健保並符合勞基法規定。固定時間會在辦公室開伙,實踐自煮精神。歡迎跟我們一起關心環境,勇於生活實踐的夥伴。

  • 主要工作內容:

    1.形成低碳社會的食物不浪費、食農教育相關活動企劃與執行活動。

    2.針對飲食與農食議題探究釐清議題背後的社會結構,追蹤議題熱點,觀

     察社會改變,能隨著議題的變化,形成家庭與生活者的觀點,找出生活實

     踐的可能性,參與相關團體合作平台共同進行倡議角。

    3.協助團隊事務,共同經營社群媒體宣傳與執行募款活動。

    4.配合食農教育活動,偶於假日輪值分工。

    5.具有環境教育、非營利組織工作經驗者優。

    工作地點 :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休假制度 : 週休二日

    假日值班或辦活動可以補休

    上班時段 : 09:00~17:00(可彈性提早一小時上下班)

    薪資待遇 : 月薪  30,000 至 35,000 元

    工作性質 : 全職

    上班日期 : 隨時

    職位等級 : 專員

    管理人數 : 不需負擔管理責任

  • 工作條件:

    學歷要求 : 碩士、大學

    科系要求 : 不拘科系

    工作經驗 : 1 年以上

    身份類別 : 一般求職者  應屆畢業生 

    外語能力 : 英文 聽/說/讀/寫:普通

    電腦技能:辦公室應用:Word/Excel

  • 應徵方式

應徵方法:請至yes123求職網完成求職程序。

求才期限:2020年02月29日

-條件符合者隨即通知面試-

 

發佈單位: 

主婦聯盟徵求行政助理1位

$
0
0

為了實現低碳的社會生活的願景,主婦聯盟由多個世代共同耕耘的環境保護園地,強調協力與合作的智慧與力量,期盼能共同因應快速變化的全球環境與家庭生活面貌。
我們需要一位行政助理,專職或兼職皆可,需要認同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的價值與理念。
我們盡力營造一個對親職與性別友善的工作環境,有一個小時的彈性上下班時間,不鼓勵加班,享勞健保並符合勞基法規定。固定時間會在辦公室開伙,實踐自煮精神。歡迎跟我們一起關心環境,勇於生活實踐的夥伴。
主要工作內容:
1.協助基金會辦公室的公文收發、會議程序文件、總務管理。
2.協助環境教育申請聯繫、志工聯繫。
3.協助食農教育、能源教育等活動之籌備與現場分工。
4.具有環境教育、非營利組織工作經驗者優。
5.專兼職皆可,兼職需一周上班至少15小時。

  • 職務類別:行政助理  
  • 休假制度:週休二日(依勞基法規定)
    假日值班或辦活動可以補休
  • 上班時段09:00~17:00/白天班
    兼職上班時間可約定可彈性提早一小時上下班
  • 需求人數1
  • 薪資待遇:月薪  24,000  26,000 

工作條件

  • 學歷要求:大學、專科
  • 身份類別:一般求職者  應屆畢業生  學生(夜間就讀中)  學生實習  
  • 方言能力:台語略懂

 技能與求職專長

   1.電腦文書能力
   2.文字表達能力
   3.資料彙整管理能力
   4.行政事務處理能力
   5.文件資料收發與檔案的管理能力

  • 電腦技能:辦公室應用:WordExcel

 應徵方式

應徵方法:請至yes123求職網完成求職程序

求才期限:20200229

-條件符合者隨即通知面試-

發佈單位: 

宿民來作煮:系列共煮食育課程

$
0
0
時間: 
2020/03/11 16:20 to 2020/05/09 16:00
活動類型: 
活動資訊
相關的行動議題: 
▾▿▾▿▾▿▾▿▾▿▾▿▾▿▾▿▾▿▾▿▾

臺師大的學生&周邊社區的青年們~看過來!!

尤其是 ☑住宿舍 ☑租屋的「宿民」們

是時候,該找回消失的「煮權」了!
 
然而,為自己煮一頓飯,對多數宿民而言有多困難呢...?
 
除了缺乏飲食教育「不會煮」、生活忙碌「沒時間煮」,更重要的是「缺乏友善烹煮的空間」...

因此,我們希望能為此刻「不由自煮」的青年們,開啟社區共煮、共食生活型態的可能性!

來參加 6 堂課程你將...

吃得又飽又健康

學習到基礎烹飪知識與技巧

認識飲食議題

認識好朋友與厲害的講師

體驗、共享古莊社區的共煮共食空間

▾▿▾▿▾▿▾▿▾▿▾▿▾▿▾▿▾▿▾▿▾

➤ 地點:古莊社區發展協會(羅斯福路2段81巷16弄1-2號2樓)臺師大司令台側門旁 
➤ 時間:2020 年 3/11 - 5/2 共 6 堂(課程表請見下圖)
➤ 招生人數:單堂課程 15 人為限
➤ 課程費用:6 堂課全報優惠價 500 元(單堂課程 100 元),包含食材費、保險費
➤ 優先錄取:臺師大住宿生、古莊社區周邊租屋青年、全數參加 6 堂課程與成果發表
➤ 錄取通知:填完報名表不代表錄取,敬請等候錄取通知信
➤ 繳費方式:現金付款
 

煮辦單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古莊社區發展協會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絡主婦聯盟 黃專員 02-23686211#15 / janethuang@huf.org.tw

 

發佈單位: 

2019年公民電廠成就

$
0
0

2019公民電場成就

文 / 吳心萍(本會資深主任)

  在本會及許多公民團體、社區組織的倡議與努力下,公民電廠的發展於2019年邁入了新的階段。基金會在2016年催生了台灣第一座生產再生能源的合作社—「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後,2019年陸續有更多合作社的成立。民間青創綠能公司「陽光伏特家」在2015年與我們合作了第一案擔仔一號後,2019年也創下了1千5百片太陽能板在2分半內集資完售的紀錄;除此之外,在我們的倡議下,中央政府也規劃了給公民電廠的補助方案。相信2020年,將有更多夥伴加入公民發電的行列,這篇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2019年新增的幾個指標案例:

一、新北市庶民來發電—「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及「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

  「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在2019年的青年節成立。背後重要的推手是新北市的蘆荻社區大學,合作社的成員就如名字一樣,包括有主婦、布行老闆、清潔工等正港的庶民。

  合作社降低門檻,以每股5000元方式招募股東,售電盈餘除分配給社員外,其中5%會作為在地能源教育使用。特別的是,吸引社員參與的誘因,並非售電收益,而是能夠參與20年的能源教育,所以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申設流程、找適合的硬體設備等等,社員通通自己來。

  能這麼有行動力,要歸功於蘆荻社大長期推動能源教育,從看電費單開始,一步步讓學員們開始對參與再生能源感興趣,學員們自然而然的產生出:「為什麼不自己來建立合作社?」的想法,於是,新北市第一家、全國第二家的公民電廠合作社於焉成立。

成立大會於蘆洲忠義廟內舉行,並祈求池府王爺保庇

成立大會當天,請千里眼順風耳來加持

  新北市接續在2019年5月25日,在淡水社大的推動下,成立了「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而新北市政府也回應本會2018年提出的公有屋頂與市民共享的倡議,接續也將要求太陽能業者和這兩座合作社,分享公有屋頂。

二、嘉義社區來發電—「嘉義縣大林公民電廠生產合作社」

  曾獲金牌社區肯定的嘉縣大林鎮明華社區長期,推動社區環保、再造,更將社造獎金,轉建置太陽能設備發電,並於2019年8月成立「嘉義縣大林公民電廠生產合作社」,推動當地第一座公民電廠。

  合作社透過社區居民、發展協會集資300萬元,推動嘉義縣各鄉鎮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不僅可幫助社區居民賺錢,同時也回饋社區,1股出資10萬,總共30股300萬,收益的3% 捐出做為社區之用。目前已找到兩個案場,每場約需花費120萬,預計建置完工後預估每年有14萬電費收入。

三、北市大樓來發電—信義新城

  建物密集的台北市,向來被認為是最難突破屋頂裝設太陽能的城市。若想在私有公寓屋頂建立公民電廠,管委會需先與動輒數十戶、數百位居取得共識,這樣的溝通成本令許多人望之卻步。

  但台北市民的行動力也是不遑多讓的,位於北市蛋黃區的信義新城,就由管委會推動,和系統業者共同出資,在10棟公寓的頂樓上設置太陽能板。除了可以幫頂樓隔熱降溫,太陽能板底下的空間一樣可以運動、曬衣、種花草、風乾臘肉,對居民不但沒有造成生活影響,還可以協助紓解漏水問題,社區又能取得租用空間的租金回饋,去年4個月發電的收入,已經創造40萬元的收益。

2020年,我們將更進一步

  2018年時,台北市政府曾答應我們將會提供公有屋頂,讓居住在擁擠的台北市民,也能找得到一起參與再生能源的屋頂。經過一年多的溝通、協力,2020年,我們將和台北市政府,共同將關渡國中的屋頂,打造為市政府+市民協力的公民電廠。我們也希望能邀集更多認同我們理念的當地居民,一起成為這座電廠的股東,該電廠的收益,將投入在關渡國中及在地的環境、能源教育上。希望有您的加入,我們有機會能讓這個示範點,成為更多地方政府推動公民電廠的參考案例。也能讓北投當地更多學童,能從小就對能源有更深入的理解。

發佈單位: 
Viewing all 70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